69福利影院-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看-www.性欧美-国产区欧美区日韩区|www.anzenews.com

設為首頁          加入收藏
新聞資訊 / NEWS

當前位置:首頁 > 新聞中心 > 行業資訊

地熱發電亟待技術突圍和電價激勵

發布日期: 2014-07-25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地熱發電亟待技術突圍和電價激勵


  國家能源局、國土資源部近日下發通知,就組織編制地熱能開發利用規劃作出明確部署,這是繼去年年初4部門下發《關于促進地熱能開發利用的指導意見》后,地熱能產業獲得的又一政策利好。

  加快地熱能開發利用,對提升能源供應保障能力,保障我國能源安全具有長遠的戰略意義。在擁有中低溫地熱直接利用能量“世界第一”頭銜的同時,不能回避的是我國地熱發電落寞多年的尷尬。在我國油氣對外依存度日益攀升、環境成本持續上升的現實下,重新推動地熱發電進程意義重大,地熱發電緣何落寞、當前因何困擾、如何重現昔日輝煌值得探究。

  資源儲量豐富、利用系數較高,技術攻關亟待發力

  目前我國地熱發電總裝機容量約為2.78萬千瓦,與2015年達到10萬千瓦的規劃目標有較大差距。而兩年前,全球地熱發電裝機已達到1170萬千瓦。

  我國并非地熱資源不足。據初步評價,我國淺層地溫能資源量相當于95億噸標準煤,年可利用量約3.5億噸標準煤;常規地熱能資源量相當于8530億噸標準煤,年可利用量約6.4億噸標準煤;增強型地熱能理論資源量相當于860萬億噸標準煤,約為2013年全國能源消費總量的20多萬倍。其中,西藏地熱蘊藏量居我國首位,其地熱資源發電潛力超過100萬千瓦。

  此外,在所有可再生能源中,地熱能利用系數最高,是最可靠的發電來源。地熱能利用的優點是鉆井得到高溫熱水或蒸汽后,一天24小時一年365天皆可連續利用。

    據國際地熱協會理事、中國能源研究會地熱專業委員會主任鄭克棪教授介紹,地熱能一年中73%的時間可以利用,而風能、太陽能的這一數字分別是21%、14%,且地熱發電的維修時間短,其資源優勢顯而易見。

  這種穩定高效、清潔可再生的能源為何在發電領域遭受冷落?事實上,早在上世紀70年代,地熱發電在我國掀起過一陣小高潮。1970年12月,廣東豐順地熱電站投運,我國成為世界上第8個利用地熱發電的國家。此后,西藏羊八井等7個中低溫地熱電站陸續投運。

  江西宜春縣溫湯鎮利用67攝氏度的地熱溫度,帶動100千瓦的發電機發電,實現了世界上溫度最低的地熱發電。

  然而,經歷短暫輝煌后,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,我國地熱發電停滯不前。

  “受當時發展理念制約,試驗運行后,地熱電站的經濟性不理想,在國外持續技術創新降低發電成本的30多年里,我們卻放棄了地熱發電技術的研發。”談及地熱發電停滯的原因,鄭克棪教授感到惋惜。

  加之政策支持缺乏、統一規范空缺等原因,地熱發電冰封30余年,專業人員儲備、發電設備及技術研發等幾近荒廢,地熱發電發展水平已被美國、冰島、新西蘭等國家甩在后面。

  近兩年,地熱發電才重新進入公眾視野。2013年年初,《關于促進地熱能開發利用的指導意見》發布,進一步為地熱發電注入了生機與活力,地熱發電進程再次啟動。

  據鄭克棪教授介紹,我國地熱發電目前主要采用蒸汽發電、雙工質發電、全流發電三種形式。西藏羊八井地熱電站2.4萬   千瓦裝機采用的是蒸汽發電技術。此外,我國自主創新研發的螺桿膨脹動力機已逐步投入使用,在中低溫地熱發電方面帶來重大突破。

  但與國外相比,我國利用中低溫地熱資源發電效率仍然有較大提升空間,干熱巖發電技術難題待解。重點跟蹤國際地熱發電技術動態和發展趨勢,立足國情,集中力量攻克技術難題是加快地熱發電進程的關鍵因素。

  受技術瓶頸困擾的同時,地熱資源勘察水平落后、鉆探技術尚不成熟、成井工藝有待提高等問題一定程度上制約著地熱發電的產業進程,如何通過技術創新打破諸多瓶頸,是地熱發電向前推進的重點。

  規劃引領、電價補貼,政策扶持成為關鍵驅動

  地熱發電重啟的初期階段,最關鍵的驅動因素無疑是政策引導與扶持。

  地熱資源再生速度慢,科學、清潔、高效、可持續開發利用好地熱能,杜絕盲目、無序開發,必須加強政府引導,明確開發利用布局。

  國家能源局、國土資源部已明確提出,近期地熱能開發利用規劃以淺層地溫能供暖(制冷)、中深層地熱能供暖及綜合利用為主,具備高溫地熱資源的地區可發展地熱能發電。遠期發展中溫地熱發電和干熱巖發電,并提高地熱綜合利用水平。兩部門同時要求各地結合地熱資源特點及用熱、用電市場需求,開展地熱能開發利用。

  在今年3月份召開的全國地熱能開發利用現場交流暨地熱能利用工作會議上,地熱發電的總體布局也得以明晰:重點在青藏鐵路沿線、西藏、云南及四川西部等高溫地熱資源分布地區,抓緊開展地熱發電項目前期工作。重點跟蹤國際增強型地熱發電技術動態和發展趨勢,開展增強型地熱發電示范項目場址選擇和前期勘探工作。

  政策引導扶持的另一個主要方面在于電價政策激勵。

  地熱發電投資大、周期長、風險高。以西藏羊八井電站為例,資料顯示,該電站2012年的度電成本在0.7元左右,單位千瓦裝機成本在1.2萬元左右,上網電價約為0.9元/千瓦時,國家給予該電站0.65元/千瓦時的電價補貼是其維持正常運行的重要保障。

  上網電價不明晰嚴重阻礙了企業投資地熱發電的積極性,是導致我國地熱發電產業落寞的原因之一。業內專家建議按照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政策要求,借鑒風能、太陽能發展扶持方式,明確地熱發電商業化運行項目電價補貼標準,有效解決地熱發電面臨的資金瓶頸問題。

  “《可再生能源法》、《關于促進地熱能開發利用的指導意見》明確了地熱發電這一可再生能源可享有電價補貼政策,我們希望能進一步出臺明確的實施辦法。”鄭克棪教授說。

  推進地熱發電進程,另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是,地熱雖是清潔能源,但在開發過程中并非不會產生污染,地熱資源開發必須堅持“抽取、回灌同步落實”、“只取熱、不取水”的原則。對于這一點,需要國家相關部門嚴格地熱能利用環境保護監管,加強項目后續運行監管,以促進地熱發電清潔開發,有序發展。


 


?